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專業《綜合自然地理》作業及答案3
1、土地分類單位自上而下為()。
A.科—屬—種
B.立地—土地單元—土地系統
C.相-限區—地方
D.級—亞級單元
本題答案:
A
A
2、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創始人是()。
A.道庫恰耶夫
B.洪堡德
C.伊薩欽科
D.索恰瓦
本題答案:
A
A
3、綜合自然區劃中特有的關鍵性原則是()。
A.發生統一性原則
B.相對一致性原則
C.綜合分析與主導因素相結合原則
D.區域共軛性原則
本題答案:
C
C
4、或然論的創始人是()。
A.維達爾·白呂納
B.羅士培
C.拉采爾
D.伊薩欽科
本題答案:
A
A
5、()抗人類干擾能力最弱,是自然地理系統喪失功能和結構的突破口。
A.綠色植物
B.土壤
C.巖石
D.水分
本題答案:
A
A
6、地域分異的基本因素包括地帶性因素和非地帶性因素,下列哪種不是對地帶性單位的劃分?()
A.自然帶
B.自然亞地帶
C.自然地區
D.自然地帶
本題答案:
C
C
7、我國領土分別位于東亞大區、亞洲中部大區和()。
A.自然區
B.青藏高原大區
C.歐洲東部大區
D.亞熱帶大區
本題答案:
B
B
8、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區劃著作?()
A.《漢書·地理志》
B.《管子·地員篇》
C.《夢溪筆談》
D.《禹貢》
本題答案:
D
D
9、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歷史過程,粗略地劃分為以下四個階段,最后一個階段是()。
A.原始共生階段
B.和諧共生階段
C.改造自然階段
D.順應自然階段
本題答案:
B
B
10、山體越高,垂直帶譜越()。
A.簡單
B.復雜
C.不變
D.高
本題答案:
B
B
11、美國八等制的土地潛力級主要是根據()劃分的。
A.土壤
B.自然環境
C.限制性
D.適宜性
本題答案:
D
D
12、對于地表化學元素的遷移,()是最主要的動因。
A.空氣
B.水
C.生物有機體
D.土壤
本題答案:
C
C
13、地理系統(自然地理系統)是由()首先提出的。
A.羅士培
B.貝爾格
C.索恰瓦
D.帕薩格
本題答案:
C
C
14、堅持地理環境決定論思想的學者是()。
A.拉采爾
B.羅士培
C.維達爾·白呂納
D.伊薩欽科
本題答案:
A
A
15、綜合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
A.地理環境
B.自然地理環境整體
C.PRED系統
D.人文地理
本題答案:
B
B
16、()形成的基本原因是地球內能和太陽輻射的差異。
A.大陸和大洋的地域分異規律
B.區域性地域分異規律
C.地方性分異規律
D.全球性地域分異規律
本題答案:
D
D
17、土地利用變化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
A.地理因素
B.環境因素
C.人文因素
D.氣候因素
本題答案:
B
B
18、()是無機界與有機界物質和能量轉化的關鍵環節。
A.土壤
B.水分
C.有機界
D.大氣
本題答案:
A
A
19、下列哪個不是對非地帶性單位的劃分?()
A.自然大區
B.自然地區
C.自然區域
D.自然地帶
本題答案:
D
D
20、下列區劃方案中屬于統一單列系統的是()。
A.任美鍔的區劃方案
B.黃秉維的區劃方案
C.席承藩的區劃方案
D.H.克雷洛夫的區劃方案
本題答案:
A
A
50、風化作用的結果,使堅硬的巖石成為松散的物質,增強了透水性和通氣性,礦質養分元素以可溶性鹽的形式釋放出來,并形成一些次生的黏土礦物,為土壤的形成準備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A.錯誤
B.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