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格證大類
有向圖G如下所示,G中長度為4的通路共有()條(包括回路)。
A.6
B.12
C.24
D.32
正確答案:D
低端路由器需要支持——。
A.防火墻、QoS、安全與VPN策略
B.局域網、ADSL接入、PPP接人方式與協議
C.中型的園區網或企業網
D.IP協議、IPX、Vines等多種協議
正確答案:B
解析:高端路由器支持多協議標記交換協議等;中端路由器主要用于滿足中型的園區網或企業網。支持IP、IPX、Vines等多種協議,并支持防火墻、QoS、安全與VPN策略;低端路由器支持局域網、ADSI。接人、PPP接入方式與協議,故選B)。
有教師表 ( 教師號 , 姓名 , 所在系 , 工資 ) , 找出系內教師平均工資高于全體教師平均工資的系信息 ,正確語句是
A )
SELECT 所在系 , AVG( 工資 ) FORM. 教師表
WHERE AVG( 工資 )>(SELECT AVG( 工資 ) FROM 教師表 )
B )
SELECT 所在系 , AVG( 工資 )FROM 教師表
WHERE AVG( 工資 )>(SELECT AVG( 工資 ) FROM 教師表 ) GROUP BY 所在系
C )
SELECT 所在系 , AVG( 工資 ) FROM 教師表
GROUP BY 所在系 HAVING AVG( 工資 )>(SELECT AVG( 工資 ) FROM 教師表 )
D )
SELECT 所在系 , AVG( 工資 ) FROM 教師表 GROUPBY 所在系
WHERE AVG( 工資 )>(SELECT AVG( 工資 ) FROM 教師表 )
正確答案:C
在操作系統各種存儲管理方法中,存在外碎片的是
A.固定分區
B.頁式
C.動態分區
D.段式
E.段頁式
正確答案:CD
以下關于防火墻技術的描述中,哪個是錯誤的?——
A.防火墻可以對用戶如何使用特定服務進行控制
B.防火墻可以對網絡服務類型進行控制
C.防火墻可以對請求服務的用戶進行控制
D.防火墻可以有效地防止內網的攻擊
正確答案:D
解析:防火墻是建立在內外網邊界上的過濾封鎖機制。能夠防止外網未經授權地訪問內網,能夠防止外網對內網的攻擊,也能防止內網未經授權地訪問外網。但是,僅使用防火墻不能有效地防止內網的攻擊,通常也不具備反向追蹤網絡攻擊的能力,故選D)。
有下面四條路由,202.204.19.0/24、202.204.24.0/24、202.204.32.0/24和202.204.13.0/24,如果進行路由匯聚,能覆蓋這四條路由的地址是——。
A.202.204.0.0/18
B.202.204.132.0/22
C.202.204.0.0/24
D.202.204.0.0/16
正確答案:A
解析:4個IP地址中,每個IP都有“202”、“204”,因此這2個數字是路由匯聚IP地址包含的,共16位,根據IPv4表示法,分解每個IP地址的第3個字節為二進制數字,得出這4條路由的區別在第3個字節的低6位,其他位是可被路由匯聚的,故匯聚路由IP地址應為16+2=18位,故選A)。
下面的描述中,哪個不是配置無線接入點所需要的信息?——
A.系統名和無線網絡中對大小寫敏感的服務集標識符
B.如果接人點與PC不在同一子網內。則需要子網掩碼和默認網關
C.SNMP集合名稱及SNMP文件屬性
D.FTP協議與用戶名、密碼
正確答案:D
解析:配置無線接入點不需要lzrP協議與用戶名、密碼,故選D)。
入侵檢測系統可以分為異常檢測與()。
A)基于網絡的入侵檢測
B)誤用檢測
C)基于統計的異常檢測
D)基于主機的入侵檢測
正確答案:B
(36)B)【解析】入侵檢測系統可以分為異常檢測與誤用檢測。異常入侵檢測建立一個對應正常網絡活動的特征原型,并檢測當前活動是否與之符合。誤用入侵檢測指的是通過按預先定義好的入侵模式以及觀察到的入侵發生情況進行模式匹配來檢測。
層次數據模型的主要特征是用()形式表示實體類型和實體間聯系。
A.關鍵字
B.圖標
C.指針鏈
D.表格
正確答案:C
The underlying technology that makes B-ISDN is called
A.ATM
B.Frame. relay
C.SDMS
D.X.25 Networks
正確答案:A
分析性能下降曲線時會把曲線劃分為幾個區間,那么對于分析性能瓶頸有很大作用的是哪一個下列區間______。
A.性能平坦區
B.性能輕微下降區
C.性能急劇下降區
D.其他區
正確答案:C
解析:通常分析性能下降曲線時,會首先將其分為幾個區間:性能干坦區、性能輕微下降區、性能急劇下降區。其中性能平坦區是軟件運行的正常狀態,因此人們往往希望該區間越長越好;性能輕微下降區是軟件承受高負載的緩沖區,該區間也是越長越好;性能急劇下降區不是軟件的正常運行區間,這一階段響應時間會急劇增加至用戶不能忍受,吞吐量會急劇下降甚至低于單用戶時的吞吐量,但該區間對于分析性能瓶頸卻有很大作用,通常說來,性能急劇下降區的起始點(也稱性能拐點)就是性能瓶頸出現的地方,此時進一步分析資源利用率就可以找到性能瓶頸的原因。
基于各種方式獲取的需求和建立的業務對象模型和分析模型,編寫系統和軟件需求規格說明,提交管理機構進行需求評審,這是軟件生存周期中______階段的主要任務。
A)軟件設計
B)制訂計劃
C)系統與軟件需求定義
D)集成和系統測試
A.
B.
C.
D.
正確答案:C
如圖3-1所示為網絡地址轉換(NAT)的一個實例。根據圖中信息,標號為④的方格中的內容應為______。
A.S=135.2.1.1,80D=202.0.1.1,5001
B.S=135.2.1.1,80D=192.168.1.1,3342
C.S=202.0.1.1,5001D=135.2.1.1,80
D.S=192.168.1.1,3342D=135.2.1.1,80
正確答案:B
解析:網絡地址轉換(NAT)設計的基本思路:為每一個公司分配一個或少量的p地址,用于傳輸Intemet的流量;在公司內部的每一臺主機分配一個不能夠在Internet上使用的保留的專用IP地址。
如圖3-1所示的網絡地址轉換實例中,如果內部網絡地址為192.168.1.1的主機希望訪問Internet上地址為135.2.1.1的Web服務器,那么它會產生一個IP地址為192.168.1.1,源端口號為3342,目的IP地址為135.2.1.1,目的端口號為80的IP分組,在圖3-1中標記為“S=192.168.1.1,3342 D=135.2.1.1,80”。該IP分組到達執行NAT功能的路由器時,路由器會將分組的源IP地址從內部專用地址轉換成可以在外部Internet上路由的全局IP地址。在圖3-1中標記為“S=202.0.1.1,5001 D=135.2.1.1,80”。需要注意的是,分組中地址從192.168.1.1轉換成202.0.1.16時,傳輸層客戶進程的端口號也需要跟隨轉換,本例是從3342轉換為5001。之所以要同時考慮傳輸層客戶進程端口號的轉換,是因為一些應用層的應用程序在執行過程中可能需要在源IP地址與目的IP地址之間除了交換TCP數據之外,還需要交換UDP數據。根據傳輸層進程通信的規定,TCP與UDP的端口號分配是不同的。那么,TCP與UDP協議的端口號是變化的,因此必須同時考慮IP地址與端口號之間的轉換關系。可見,對于內部網到Internet的請求分組,經過NAT轉換之后,源IP地址、源端口號發生變化,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號保持不變。
Web服務器給地址為192.168.1.1的主機返回請求結果時,進入NAT路由器之前的IP分組的源IP地址為135.2.1.1,源端口號為80,目的IP地址為202.0.1.1,目的端口號為5001,即在圖3-1中標號為③的方格中的內容應為“S=135.2.1.1,80,D=202.0.1.1,5001”,該IP分組經過查詢路由器中NAT轉換表可知,目的IP地址202.0.1.1應轉換成192.168.1.1,目的端口號5001應轉換成3342,而源IP地址、源端口號保持不變。可見,在圖3-1中標號為④的方格中的內容應為“S=135.2.1.1,80,D=192.168.1.1,3342”。
要預覽幻燈片中的動畫和切換效果應怎么做?
正確單擊“幻燈片放映”菜單中的“動畫預覽”命令
在空白文檔中建立圖表并自定義圖表類型名稱為“數據表”。
正確

- «
- »